我来到美国留学,于NYU Tandon Engineering School 读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硕士已差不多三个半月。数了数账单,外出吃饭的次数应该在20次左右。
- 外出就餐分别是:Teriyaki One 日式饭 5 次、3 次理发伴随的 1 次烧鸭饭 + 1 次“兰州拉面” + 1次烧鸭拼叉烧饭、西安名吃肉夹馍和油泼面 2 次、和主卧室友吃麦当劳穷鬼套餐 2 次、溜达吃的乌兹别克斯坦风味抓饭 1 次、附近的咖喱鸡饭 1 次、经典白人健康饭 1 次、法拉盛新世界超市地下美食广场天津包子和西安凉皮 1 次、和次卧室友吃Korean BBQ 1 次以及朋友请客的浙里中餐 1 次。
- 居家外卖分别是:Uber Eats-Popeyes 炸鸡套餐 1 次和Uber Eats-Taco Bell 塔可套餐 1 次。
在家的话一个月20次外卖肯定是打底了......怀念天天美团神券的日子。
1. 重走小白路
上大学前,我一直在家人呵护下成长,我感激并佩服他们并不以各种方式要求我做除学习外的任何事情。我在小学时最多是洗洗碗筷,中学时算老妈指定焖饭工,到了高中外卖兴起,更说不上要我去下厨。所以我大学前能完整做的菜没有几种,有也是房梁一般粗的土豆丝、没收汁的土豆红烧肉和不能加速下饭的西红柿炒鸡蛋等,这种程度,不能算掌握。
2022年毕业后,我短暂地在武汉光谷科技园工作了半年。那半年虽然常常出差,但我没有浪费居家的时光,我与章学姐沟通了一些做菜的技巧,和老妈打微信完整做菜后自己复刻,最后能够“宴请”同事许帅哥吃红烧排骨+鱼香肉丝,配上他买的卤菜,闲谈,畅饮,回忆如此珍贵。
如今到了纽约,传说中的“宇宙中心”,金融之都、旅游之都、也是机遇之都?曼哈顿上空有自由飞翔的直升机,布鲁克林地铁下过道也有自由飞奔的老鼠。这里荟萃不同肤色的人种,同时附带了肤色背后的美食。不过面对美食价格+税费+小费连环拳,综合下来最经济实惠还有收获的应该就是亲自下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时隔 2 年,我需要重拾学校知识的同时,也要在没有父母帮我买东买西的情况下真正从零开始重走厨艺小白路。
我认为从 8 月 15 日开始的第 1 个月,应该算是我熟悉环境从零开始的阶段。












以上是 8 月 15 日至 8 月 31 日的尝试,处于完全听指挥的阶段,全程 copy 老妈的指导,慢慢参考 B 站和小红书的教程。特别要补充的是,在我本科帅哥室友顾哥(适龄单身美男子,在线招友,有意可先联系站长^_^)的推荐引领下,B 站 UP 主美食强成为了我的赛博厨房指路人。
2. 安全与卫生,打下熟练的地基
本科时被老师拉去健身,陪伴我最长时间的李教练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把动作做标准做完整要比傻攀重量重要的多”。我想做菜也是如此,削皮不要图快(纪念我2022年在武汉红枫金座削土豆丢失的拇指肉)、切菜也不要图快(纪念我2024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切番茄丢失的中指肉)、动作要做完整(特指开油烟机),生熟食分菜板,刀具清洗等。
从 9 月中旬开始,我慢慢也开始形成自己的做菜流程,从清洗备菜,到处理,到调料预备,到正式烹饪,最后交给室友清洗。这个时间段我的胆子也开始大了起来(提前留一个跳转切手指的链接),想尝试的很多,仿佛亟待破壳的小鸡四处叨自己窄窄的厨艺的边缘看看会不会有突破。





















以上为 9 月份部分菜品,写到这里突然感觉水文的空间很大,不由自主开始想分类一个新大纲......
3. 展望未来
有人说在家做饭能获得的最高评价是“做的味道像饭店大厨”,而饭店菜品能获得的最高评价是“做的味道像家里”。我在纽约的做菜之路还长,未来详细更几篇自己做的多的,感觉味道还算满意的菜,详细复盘一下。
欢迎留言👏
共勉^_^
Comments 6 条评论
期待更好的作品,厨神之路,就此开启
@社会主义接班人 感谢顾哥的支持

待我修炼神功大成回国咱哥几个一块自产自销一顿
@Huzejun@618 没问题啊,等着了
未来可期!
@四月 加油💪奥力给
附嘴角压不住的微笑🙂